国家电网榆林供电公司总经理孙自安认为,火电机组调峰能力强、供应稳定、电源质量高,为了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满足调峰需求,在新能源大规模发展背景下,火电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于遏制盲目的、非理性的投资冲动。
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也需加快推动。业内人士指出,在电力系统中灵活调峰电源至少要达到总装机的10%至15%,但我国目前还不到6%,这已成为能源转型的主要瓶颈之一,大幅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迫在眉睫。相比抽水蓄能、气电和储能,经灵活性改造之后的煤电是目前技术条件下最为经济的调峰电源。《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目标,但实际完成进度并不理想。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还建议不断完善电力市场体系,为清洁能源和煤电的和谐发展提供平台。安徽省能源局副局长杨泽胜认为,应加快构建竞争充分、公开透明、开放活跃、健康发展的市场体系,为煤电灵活性改造、更多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等提供舞台。
国网浙江电力高级工程师、调控中心副主任项中明认为,煤电应积极参与调峰、调频、调压、备用等辅助服务,将更多的市场空间让给新能源,为新能源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低成本的煤电是全社会降低用电、用热成本的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电力系统对包括煤电在内各类能源的消纳,例如可以通过建设高弹性电网,提升电力系统的包容、承载能力,使煤电、水电、太阳能、风能、核能充分耦合,共同助力碳减排。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杨迪、陈尚营、潘德鑫、何宗渝、刘彤、杜刚、朱涵、魏一骏、吴涛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