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Power Generation

发电企业协作网
  • 2024火电低碳化改造技术论坛暨环保、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交流研讨会
  • 全国热电节能减排新技术交流研讨会
  • 第八届全国热电产业年会暨清洁供热 技术交流研讨会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要闻动态

用户侧储能江湖的危与机:两大考验“挡”在路上

  “我去年上半年大约走访了100家工商业企业,其中有6~7家大工业用户双方能达成一致,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成功签订协议的企业中,有汽车、电气、水泥等行业企业,他们更多是出于响应双碳目标节能的目的。”刘佳璐说,此外从成本角度来说,对比柴油发电机3到4元的度电成本,电化学储能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元以内。

  除了经济性因素外,安全性是工商业企业的主要顾虑。

  “不管是用户侧还是电源侧、电网侧,安全永远是储能的第一需求。没有安全,一切收益都是泡影。安全性是储能系统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取得收益的前提,安全不仅是人身财产安全,还包括并网安全、运维安全、收益安全等。”阳光电源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李金虎向记者强调称。

  目前国内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多采用锂电池,而热失控是锂电最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它是指由于内部短路或外部短路导致电池短时间产生大量热量,引发正负极活性物质和电解液反应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可燃性气体,导致电池起火或者发生爆炸。而国内外因锂电热失控导致的储能事故灾难时有发生,加剧了用户对工商业侧配置储能的不信任感。

  与此同时,用电数据是否安全也是企业需要衡量的一个因素。由于企业在为客户定制储能系统时,都要先调查企业的用电曲线和用电量情况,如果这个信息被竞争对手获取,由此推算出企业的实际产量,则可能造成商业损失。

  “由于我们在行业内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口碑较好,多年保持了零事故率,所以用户的信任度比较高。但是,对于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而言,如何在安全方面建立信任可能是一个需要重点突破的命题。这也是为什么,尽管锂电的制造技术已经比较普及了,但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壁垒仍然存在,且不那么容易攻克。”刘佳璐说。

  大浪淘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多位业界人士认为,对比政策导向相当强烈的电源侧、电网侧储能而言,用户侧储能是否爆发,主要取决于多个市场化因素。

  “储能是新能源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环节。但是,与地面电站大基建不同,用户侧储能对经济性十分敏感,这也是过去国内用户侧储能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今,峰谷价差拉大,储能盈利模式日渐清晰,很多省份投资回报周期不断缩短,再加上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试运行、碳排放双控的推进,使得工商业和户用建设储能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李金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许多深耕储能行业的龙头公司而言,市场的曙光已经乍现。以阳光电源为例,2021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集成全球出货3GWh,出货量蝉联中国企业第一,2022年全年高增趋势持续。截至目前,阳光电源的储能产品已经走进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乐驾能源CEO潘多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许多人的固有概念中,储能是个to B的赛道,但实际上用户侧储能却是个类to C的领域。工商业主判断是否要采用储能属于纯市场化行为,需要结合储能系统带来的收益多少,以及收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做用户侧储能的企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传统的储能电芯厂和电池包(组装)厂存在很大的差别。他们或许可以服务于几大建设集团,但是无法直接服务于工商业用户。因为工商业用户的分布太散、又有个性化的需求差异,这对企业的软硬件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潘多昭说。

  潘多昭表示,过去市场上约有三成左右的用户侧储能存在投运不达预期的问题。这其中存在三个主要原因,一是用户侧用电特性分析不足或变化,导致装机特征设置功能与实际用电不符;二是设备或者是设备投运后运维质量和技术水平不高;三是有的新能源+储能,作为辅助性系统的储能系统缺乏联动控制和收益优化策略功能,导致无法达到收益率预期。

  经济性方面,潘多昭表示,目前其通过自营硬件的成本控制,可以将回收周期缩短到1年,而通过延长寿命的预警算法和控制,日历寿命也做到15年左右。如此一来,产品的收益率就有了保障。而在安全方面,他的策略是通过此前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数据积累,开发出高精度的安全算法模型。而对于用户担心泄露数据的问题,他的思路依旧是智慧化:在储能系统正式投运后,企业可以根据智能化的软件针对自身的生产情况作出私有化部署,降低数据外泄风险。

  潘多昭表示,以目前浙江的工商业储能为例,市场之所以培育得这么好,一方面是当地的峰谷电价差足够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区县政府的鼓励以及补贴政策。由于多数工商业主对于用户侧储能都是一知半解,因此政策的提倡和鼓励将给他们带来更稳定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的监管以及行业规范也要尽早建立起来,把一些能力不足、质量差、安全风险高的公司将被排除在外。否则,对于处在萌芽中的用户侧储能而言,还将面临更大的信任危机。

  李金虎也强调,2015年至今,储能行业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很高,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很多企业跨界加入。但储能属于高技术壁垒型行业,需要长时间、跨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沉淀,需要深度融合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技术。储能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做加法,非专业的集成、粗暴地拼凑,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产品质量性能更无法保证。

  “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爆发,吸引大量企业闻风涌入,市场鱼龙混杂、技术参差不齐,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不过随着工商业储能盈利空间的打开,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储能安全和长线收益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行业狂欢退潮后,‘裸游’的入局者终将被市场淘汰。”李金虎称。

  在政策和资本双重加持下的用户侧储能市场将会去向何方,谁能“笑到最后”?

  刘勇认为,目前的用户侧储能市场更需要对系统集成能力强的企业参与,技术上要融合贯通光储技术的结合,对电化学、电力电子、智能化与数字化、电网调度等技术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高质量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此外,还需要企业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完善便利的系统安装服务支持能力,确保用户侧储能项目全生命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刘勇建议,积极鼓励用户在电网供电压力较大、峰谷差较大的地区建设用户侧储能系统,有条件的地区可出台专项补贴政策。研究制定动态调整峰谷分时电价机制,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快速建设和灵活配置的优势,为解决夏季用电高峰时期的“迎峰度夏有序用电”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他还建议研究提出支持储能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减免等政策,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储能项目的支持力度,将新型储能项目纳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范围。(第一财经)

   通知公告

【编辑: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