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瞩目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擘画了雄伟的蓝图。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也是我国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尤其今年伊始飞出的新冠疫情这个超级“黑天鹅”给国际地缘政治、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负面影响,导致全球能源电力投资与建设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先行官”的电力投资与建设产业应当更好地遵循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观和新发展格局的总要求,全面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障。
“十三五”我国电力投资与建设发展的总体回顾
(一)“十三五”我国电力投资与建设取得主要成就
电力投资与建设规模降中有升。2016年至2020年1月到9月,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分别达到8840亿元、8239亿元、8127亿元、8295亿元和5981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1%、-6.8%、-1.4%、1.6%、26.08%,呈现出前三年下降后两年上升的态势。其中,电源投资分别达到3408亿元、2900亿元、2787亿元、3283亿元、30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4.9%、-3.9%、71.51%(见表1);电网投资分别达到5431亿元、5339亿元、5340亿元、5012亿元、2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1.7%、0%、-6.7%、-0.02%。
纵观“十三五”期间的电力投资与建设历程,虽然电网投资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每年电网投资一直远高于电源投资。电源投资在2020年前九个月之所以出现快速增长情况,是由于受到发改价格〔2019〕882号文的影响,要求2018年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必须赶在2020年底前完成并网,否则国家不再补贴,同时水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也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电源投资与建设结构日趋合理。2016年至2020年,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6.51亿千瓦、17.77千瓦、19.00亿千瓦、20.10亿千瓦、20.90亿千瓦(截至2020年9月底),分别比上年增长8.2%、7.7%、6.5%、5.8%、5.9%(见表2和图1);每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2143万千瓦、13118万千瓦、12785万千瓦、10500万千瓦、7545万千瓦(2020年1-9月),其中,火电(燃煤与燃气发电)新增发电装机分别为5048万千瓦、4453万千瓦、4380万千瓦、4423万千瓦、3183万千瓦(2020年1-9月),非化石能源发电(包括水电、风电、光伏等)新增发电装机分别为7095万千瓦、9044万千瓦、8647万千瓦、6469万千瓦、4362万千瓦(2020年1-9月)。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相对宽松,化解煤电产能过剩效果较为明显,电力结构绿色低碳化特征日益显现。
电网投资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2016年至2019年,全国新增交流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分别达到56679千米和34585万千伏安、58084千米和32595万千伏安、56973千米和31024万千伏安、57935千米和31915万千伏安,2020年1至9月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分别达到25450千米和16202万千伏安,继续保持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特高压领域投资与建设大约是“十二五”期间的三倍,新增投产特高压交流或直流线路分别达到3条、7条、2条、4条和6条,大大地提高了电网跨大区电力优化配置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另外,全国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实现全覆盖,贫困村实现通动力电,电力普遍服务能力和系统调峰能力全面增强。
电力投资与建设造价稳中有升。“十三五”规划的前四年,我国主要电源工程决算单位造价方面:燃煤电站单位竣工造价普遍存在小幅上升,燃气电站单位竣工造价存在小幅波动,水电站单位竣工造价稳中有降,陆上风电和垃圾发电站单位竣工造价稳中有升,海上风电和秸杆发电单位竣工造价稳中有降,核电站单位竣工造价降幅相对较大,光伏发电项目单位竣工造价降幅最为明显;在电网工程决算单位造价方面:输电线路单位竣工造价受材料价格、工程地形和导线截面等因素影响,呈现小幅上升态势;变电站单位竣工造价除750千伏等级呈下降态势外,其他等级变电站单位竣工造价因受不同电压等级的主变、断路器价格上涨而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换流站单位竣工造价在2017年达到历史最高后,2018年呈现出较大幅度下降,2019年又出现小幅上升。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除光伏电站单位造价出现较为明显下降外,其他类型的电力工程单位造价变化不是很明显,如何有效降低电力工程单位造价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大文章”。
国际电力投资与合作持续增强。“十三五”规划的前四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实际对外完成投资77.85亿美元、193亿元美元、57.9亿美元、42.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8.66%、147.91%、-70%、-26.4%。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实际投资总额累计达到878.5亿美元,带动了劳务、标准、技术、装备的“走出去”。我国电力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领域涉及火电、水电、新能源、输变电及矿产资源等领域。东南亚、南亚、欧洲、南美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电力企业投资的重点区域。国网、南网、三峡集团、中广核、国家电投等电力企业的对外投资排名相对靠前。投资方式以BOT等绿地投资占主导地位,并购、参股以及其他投资方式为境外投资的重要补充。
(二)“十三五”我国电力投资与建设特点及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十三五”电力投资与建设大体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同“十二五”电力投资相比,“十三五”期间电网投资一直高于电源投资,并且两者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二是在电源投资中,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火电投资比重逐年下降,核电投资项目经过多年中断后在2019年实现重启,非石化装机占比逐年提高;三是伴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单位造价呈下降态势,但受到原材料、人工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对冲,水电、火电和电网单位造价变化并不明显,单位电度成本仍相对较高;四是随着“走出去”战略推动和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境外电力投资与建设出现前增后降的趋势。
总体来说,“十三五期”期间我国电力投资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清楚认识到我国电力投资与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电网投资建设以主干电网为主,配电网投资明显滞后,电网发展的不平衡矛盾较为突出;二是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截止到目前仍有2亿多千瓦的煤电装机还没实现超低排放,淘汰落后产能仍任重而道远;三是新能源投资与建设受政策影响较大,风电、光伏发电“抢装潮”频频发生,给正常的投资与建设活动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四是电力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特别是受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引起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电力“走出去”难度不断加大,电力境外投资与建设的风险明显增大。
“十四五”我国电力投资与建设的发展目标及展望
(一)“十四五”我国电力投资与建设的发展目标
遵循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观,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能源战略思想,按照全国一盘棋的要求,坚定走好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电力转型之路,加快建立健全电力投资治理体系、科学选择电力投资方向、持续优化电力投资结构、壮大有效电力投资规模、切实推动电力投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电力技术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安全高效电力供应保障体系,全方位促进“电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最终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坚实的电力支撑和动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