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Power Generation

发电企业协作网
  • 2024火电低碳化改造技术论坛暨环保、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交流研讨会
  • 全国热电节能减排新技术交流研讨会
  • 第八届全国热电产业年会暨清洁供热 技术交流研讨会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要闻动态

环保行业专题报告:全球碳减排加速,能源转型&循环再生为根本之道

  海外:碳关税2026年开征,覆盖范围&免费配额退出时间折中

  2022年12月欧盟理事会与欧洲议会达成临时协议,CBAM方案落地,较此前试运行时间延后、范围折中。 2023年4月,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正式投票通过,CBAM完成整个立法程序。 起征时间:从2023年10月1日进入过渡期,于2026年正式开始征收。 覆盖范围:较此前欧委会和欧洲议会的方案进行了折中,①适用行业为水泥、电力、化肥、钢铁、铝和氢。 ②征收边界为直接排放以及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其中钢铁、铝和氢仅考虑直接排放,水泥、电力和化肥 既对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收费,也对间接排放收费。免费配额:保持EU-ETS与CBAM的一致性,为避免双重保护,过渡期免费配额100%,从2026年开始退坡, 到2034年减至0%,比欧委会立法草案中免费配额完全退出时间提前1年,相较于欧洲议会修正方案推迟2年。

  钢铁、铝、化肥、水泥四大行业出口至欧盟地区,2020年出口总额为358亿元,占对欧盟总出口比例为 1.32%;四大行业隐含碳排放量为1087万吨,占对欧盟总出口行业隐含碳排放量的3.35%,其中钢铁、铝 的隐含碳排较高;在欧洲碳价在20-120欧元/吨的情况下,四大行业隐含碳排成本占出口总额比例区间在 4.49%~23.78%之间波动。

  对标欧盟看我国碳市场发展:碳价、市场规模及调控机制展望

  调控机制展望:有偿配额分配及市场调控机制为长期控制碳价平衡的有效手段。 1)配额分配机制:明确总量控制,我国有偿碳配额分配比例有望逐步增加。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方式 采用对2019—2020 年配额实行全部免费分配,并采用基准法核算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所拥有机组的配额量。 2)市场调控机制:有望有效平衡供需,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以实现合理减排。生态环境部可以根据维护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建立市场调节保护机制。当交易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触发调节保护机制时,生 态环境部可以采取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使用方式等措施,进行必要的市场调节。

  碳价展望:配额长期加速收紧&碳关税驱动碳价上行,CCER短期稀缺价格有望提升 。 1)长期视角:当前配额价格与海外稳态差距大,配额加速收紧&碳关税落实推动碳价上行。CBAM凭证价 格与欧盟碳价挂钩,为避免双重征税,碳关税可扣减进口产品在其生产国已实际支付的碳价,碳关税的实 施有望加速我国与国际碳市场接轨。截至2023/3/2,我国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价格为55.00元/吨,对比同期欧 盟碳配额期货价格90.23欧元/吨仍然有较大差距。考虑到我国从达峰迈向中和阶段减排压力加大,预计配额 将加速收紧。减排目标趋严&欧盟碳边境调节税落实,我们预计国内碳价将逐步上行与海外接轨。 2)短期视角:碳市场启动带来CCER需求释放,审批有待重启短期稀缺价格上行。碳市场初期纳入电力行 业CCER需求量约为1.65亿吨/年,长期有望扩容至4亿吨/年。目前全国CCER审定项目的减排量备案总计约 5000多万吨,备案总量远不及碳市场初期对CCER的年均需求量,且历时四年预计前期备案的减排量基本旅 履约,实际供应稀缺。

  减排成本增加可控?能源转型&循环再生为根本之道

  行业减碳成本可控,电力最高

  核心假设:选取5种阶段市场的碳配额价格,分别为全国碳市场均价(2021/7/16至2023/2/1) 、以及欧盟碳市场2005-2007年、2008-2012年、2013-2020年和2021-2030年四种阶段碳排放配 额的期货结算均价。

  初始配额无偿分配情景下,假设总排放量中有5%的碳排放量为超额排放,则八大行业中行业减碳成本可 控,电力行业最高。参考全国碳市场均价54元/ tCO2情境下,八大行业中仅电力行业减碳成本占收入比达 0.4%,其余行业成本影响可控,不足0.1%。参考欧盟第四阶段300元/ tCO2以上的碳价水平,电力行业减 碳成本占收入比达2.46%,其次为钢铁、航空行业减碳成本占收入比接近0.5%,其余行业基本在控制于 0.3%以下。

  初始配额有偿分配且分配比例为100%时,各行业减碳成本将显著提升,其中仍为电力行业减碳成本占比最 高,在全国碳交所均价54元/ tCO2情境下,电力行业减碳成本占收入比近9%,参考欧盟第四阶段300元/ tCO2以上的碳价水平,电力行业减碳成本占收入比达49%以上,接近半数。其次为钢铁、航空行业减碳成本 占收入比近10%,其余行业基本在控制于5%以下。

  产业链自主可控,关注半导体产业国产化中配套环保设备机遇

  半导体产业安全地位突出,国产替代举国体制发展半导体

  半导体对外依存度高,半导体产业东移动迎发展良机。我国半导体对外依存度高,尤其体现在高端 芯片方面;2015-2021年,我国IC自给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2021年达到16.7%,但与国务院2015 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的:“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 障”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和封测环节逐步转向我国 台湾与大陆,产业向东迁移。

  制裁持续,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美国《2022芯片和科技法案》将产业链召回,通过补贴加速芯片产 业回流美国,意图切断向中国供应半导体芯片先进制程的技术和设备及材料,隔断中国芯片产业与 全球联系,重塑全球芯片产业链供应链格局。《2022芯片和科技法案》的签订无疑加速了中国半导 体产业国产替代的进程。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提速的背景下,鼓励半导体设备发展的政策频发,国 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提速。

  半导体配套高景气度。1)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林科技作为臭氧发生器龙头,持续研发突破臭氧 技术,将臭氧应用于上游半导体设备中的清洗设备、薄膜沉积设备中,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产替代 加速。2)半导体洁净室设备:美埃科技深耕半导体中游芯片、面板制造洁净室过滤设备,护航晶 圆、面板制造良率,大客户持续验证公司实力。3)半导体废气治理:盛剑环境国内泛半导体工艺 废气治理领军企业,纵伸湿电子化学品。

  报告节选:

环保报告.pdf
661926030af77986804c80563ac5a0c3.pdf (4.81 MB)

  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东吴证券

   通知公告

【编辑: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