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云端做了很多一次和二次设计的库,把常用的设备、方案都放在云端,这样做电气二次设计的过程就会非常轻松,直接从云端拖出共享即可。我们也有三维元器件库,把三维的元器件调出来,柜体调出来,很快就可以拼合起来。有了电气信息,有了结构信息,就能将线束仿真出来,根据它的原理图,就可以把接线仿真出来。这就是我们的线束仿真软件SuperHarness。现在我们把线束单独拿出来,将三维图纸变成二维图纸,把整个线束变成一个个可拆解开的线束,再把这些加工数据送到数控下线机,就可以把线束做出来。
我们的用户大概分三类,一个是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白云、正泰、大全、天水长城、西电宝鸡等,都不约而同用了我们的解决方案。另外还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上海电气、南瑞集团、施耐德、奥克斯等,都是使用了利驰的数字化车间,有的用母排,有的用线束,有的是母排线束都用了。最近还出现了一大批专精特企业,各有特点,上升势头都非常的好,可以说是逆势增长,像宝临电气、燕开、博方、广东正超等,有的企业规模并不大,但是已经用上了利驰的全套数字化系统。
数字化案例
【白云电器】白云和利驰从2000年开始合作,最开始使用的利驰SuperWORKS软件,白云的数字化工厂建设投资非常大,几个亿的投资,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工序,线束和母排都采用利驰的解决方案。线束的下线效率、接线的效率提高了219%。更重要的是白云通过和利驰的合作,有了三维模型,有了柜体的三维仿真数据,广州地铁有个配电设备的维护平台,地铁设备维护必须基于BIM模型,白云的电气设备三维模型可以轻松转化为BIM模型,在这方面利驰给白云做了大量的支持,基于此白云就可以承接广州地铁售后维护的项目。白云电器通过做数字化已经实现了制造竞争力很强,运维服务竞争力更强。
【河南博方】河南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博方也是采用了我们线束和母排的解决方案,实施前后效率提升的对比还是非常明显的。
【北京燕开】燕开正在跟我们合作做一个共享设计中心,在燕开原有设计部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原来设计部门的总工只能服务燕开一家企业,这个行业总工是非常稀缺的人才,而我们这个共享设计中心可以服务北京50家企业,等于50家企业请一个总工,我们给总工的工资就可以是原来的1.5倍甚至两倍,那么就可以招到更好的总工。另外燕开原来只能做二维设计,现在就可以做三维设计,通过建模进行模块化设计,共享一个模块库。燕开可以从传统的制造企业转成一个服务型的企业,有了共享设计中心,客户粘度一定会更高。
利驰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数字化转型要做三件事。一是战略打磨,利驰的战略打磨阶段是2012到2017年。2012年第1笔融资到了之后,我们就在做数字化转型,一直到2017年菲尼克斯投资,王总成加入之后,我们才把战略真正地梳理清楚。当然,光有战略是不行的,战略要落地就要有产品,要进行产品打磨。2017年11月我们推出了第一个数字化产品D-Hub,自推出以来,D-Hub的销售收入每年都是翻倍增长。战略对了,产品也对了,我们利驰要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叫组织打磨,有了战略,有了产品,也就是做到了0~1,那么怎么做到1到10、10到100、100到N?一定要靠一个强大的组织,一定要有一个团队可复制能力,要做的可复制能力,就叫做团队打磨。
战略打磨,首先就是重塑愿景,利驰的使命就是连接电气新未来,我们强调连接,我们要做一个连接者,用数据来连接。要做工程师喜爱的软件,成为世界电气云服务的领导者。这不是一个空洞的目标,具体要做四件事情:云端数据规模全球第一,云端月活用户全球第一,云服务收入全球第一,同类公司市值全球第一。
我们既然定下这个目标,就要一步一步来实施,做云端SaaS服务,把原来的卖软件的业务变成云服务。把我们原来的报价软件、设计软件全部云端化并且共享一个数据库。我们又做了选型软件、生产安装的软件,目前正在开发数字看板和数字工厂,所有的这些产品通过D-Hub是共享同一套数据库。我们把原来离线的产品都变成在线,其中一部分软件和数据免费为用户服务,这些免费的软件和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现在我们的独立访客有390万。当然我们也有收费的产品D-Hub。利驰已经从一家CAD软件公司转变为在线服务公司,我们其中的一个在线服务——电气工程项目报价——最新的数据显示一个月可以报14万个项目,总价值约1800亿。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工程师群体,有巨大的用户群体,这就会带来巨大的流量,流量也能变现。现在报价、设计、制造的协同都转移到了线上,我们相信营销也一定会发生改变。互联网一定会把整个行业链条压短,进化成以客户为中心,让个人的产能释放,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生意机会。现在我们在探索流量变现的业务模式。尝试服务中心的业务模式,报价的外包服务就是在试水报价外包。还有设计的外包、众包和定制,比如说线束的定制,母排的定制,壳体的定制,甚至一个配电箱的定制,一个电气系统的定制,这些步伐我们都会加快。
工业软件的赛道已经彻底改变,它不是一个工具之争,而很可能是数据之争,流量之争,甚至是服务之争。利驰的转型已经经历了从战略打磨到产品打磨,现在进入到组织打磨阶段。我们从工业电气巨头身上学到了非常多,我想我们下一个25年一定是去打造一个高效敏捷的创新型组织,在数据时代,我们有信心去成为一个电气云服务世界级的玩家。
这次疫情会加速整个工业界数字化的进程,疫情让我们明白了两件事,一个是大数据的应用,电气大数据的时代正在到来,另外一个是让在线工作习惯提前三年。我们会利用时机,去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去努力改变中国电气行业落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