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6 基于区块链的电费结算整体解决思路
(五)基于区块链的电力调度
近年来,在国内各级调度机构内部、各网省电网公司及供电公司其他非调度业务部门建设了各类应用系统和信息系统,为调度运行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随着业务应用的不断深入,发电企业、电力调控机构、能源监管机构等参与电力调度主体,共享数据积极性不高,信息孤岛明显,数据被篡改的风险逐渐凸显。

图7 基于区块链的透明电力调度管理总体思路
在传统电力调度的供用电信息发布、竞标和授权等过程中融入区块链,使得区块链成为调度系统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存储中心,为电力调度各参与主体的数据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区块链实时发布发电信息及用电需求,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匹配需求制定电力调度计划,可实现电网自适应调度和运行,保障各参与主体的交易自动、高效、安全、透明地执行,提升运行效率,促进能源更合理消纳。
三、能源区块链发展面临的挑战
能源区块链的发展方兴未艾,但是区块链要在能源领域里大规模应用仍然存在较多挑战。这些挑战分别来自区块链核心技术难题和区块链合规性应用。技术痛点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难、链上链下协同需突破;合规应用面临着法律法规缺失和数据隐私保护等挑战。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问题:能源区块链平台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仍需攻克。依托区块链开源平台项目,有待重点突破共识机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平台功能组件,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同时构建适应高频率、规模大、主体多等特点的区块链组件,以支撑能源特色应用。
链上链下数据的协同问题:能源交易具有高频率、调配范围广的特点,对数据的来源有很高要求,数据必须准确、完整。目前,能源领域广泛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终端可实现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状态监测与检修、智能调度信息等全过程的存证溯源,打造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终端是实现能源链上链下协同的关键。
区块链隐私保护仍需强化:区块链技术中采用的加密算法、隐私保护机制均面临挑战。随着数学、密码学和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非对称加密机制会变得越来越脆弱,通过加密算法来隐藏交易者身份和交易的方式变得更加不安全。能源区块链系统内各节点之间的交易并非完全匿名,可以通过算法、大数据等破解匿名信息,从而对用户的隐私造成威胁。
业务应用法律法规的完善:区块链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信用问题,实现了价值传递,但在存证领域使用区块链可以验证文档的真实性,并且不需要集中授权,这与现有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冲突。此外,相关应用领域风险发生后的责任问责、个人隐私权和交易安全问题,在法律层面尚存在着漏洞。
四、能源区块链发展展望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将区块链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区块链势必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相互促进,并带动生产模式、消费模式、投融资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服务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区块链将作为能源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打通能源行业上下游,实现各方高效协作,为能源转型注入创新活力,推动能源价值链重塑,“平台+应用+生态”成为能源区块链发展趋势。
1.能源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加速推进:煤、油、气、核、新能源等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对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数据安全共享、各方高效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能源行业统一的区块链公共基础设施,统一提供底层通用服务,降低区块链开发和使用门槛。
2.能源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扩展: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应用体系,可以实现信息的追溯、安全共享,优化能源领域的供给、输送、消费等领域的流程,提高协同效率,降低成本。
3.能源区块链生态将逐步完善: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深入发展,区块链标准将逐步完善,推动各行业对区块链的认识,推动技术协作发展创新,有助于实现在跨产业的生态系统的落地,推动形成社会级区块链大型生态系统。
能源行业产业链长、参与主体多,每一个环节都是区块链的潜在应用场景,我们应充分认识区块链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建议从政策、人才、资金等不同层面加大对区块链的支持力度,鼓励以点带面探索,加速行业应用推进,发挥区块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构建信任、高效协同的能源区块链生态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适应能源变革趋势,在提升服务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年10月23日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