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可持续发展难题,基于能量路由的理念,可以将电网供电、列车牵引供电、再生制动能量回馈、储能充放电、新能源发电、厂站冷热电三联供等集成实现,搭载电网调峰控制、电能质量调节等高级应用,达到提高全系统效能、降低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标。
四、未来发展建议
我国提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基建范畴,会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动员政府、资本等各方面的投入,势必会形成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和建设热潮,进而成为下一轮新经济发展的引擎。
信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而不是相互割裂,因此需要相互影响,加强顶层设计。一方面政策上应鼓励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另外也应该以应用效果为导向,而不是一味追求投资和建设规模,比如鼓励分布式、微型和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形式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另外应最大程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的技术水平,鼓励模块化、智能化和软件定义等新技术的应用发展,在基础设施大发展的同时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产业队伍。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强调创新驱动,具体实施层面关键是要从更广泛的基础设施的视角去审视,在布局方面应该顺应信息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大趋势。结合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尽最大程度与能源基础设施相结合,解决数据中心能效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在市场需求方面,既要看到当下典型的应用需求,又要有基础设施的长远眼光,着力于未来公用事业场景的要求;在技术层面上应该打破条条框框鼓励创新,不应该受制于现行的技术标准,而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电网是传统基础设施的典型代表,切入新基建应该走融合基础设施的道路,与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是主要方向,能源互联网是主要载体。但关键是观念和视角的转变,更多从基础设施的角度去深刻理解电网企业的业务和场景。
因此电网企业的价值应该从更好地服务用户角度出发去体现,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储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等都是具体的形式,甚至可以跨出能源电力领域,与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激发平台效应。因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到的是更广泛和更融合的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应该更多地跳出电网本身看电网,从能源互联的角度、从信息能源交通融合的角度去发挥电网作为核心与其他相关基础设施融合并为终端用户“赋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