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Power Generation

发电企业协作网
  • 2024火电低碳化改造技术论坛暨环保、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交流研讨会
  • 全国热电节能减排新技术交流研讨会
  • 第八届全国热电产业年会暨清洁供热 技术交流研讨会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要闻动态

能源市场,有容乃大

辩证地看,无论是配置电力还是布局产业,都同样遵循市场的逻辑。以能源供求关系引导产业项目的落地与迁徙,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另一个价值体现。

“应该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围绕新能源项目来布局产业园区的发展,利用能源项目构建工业新生态。”浙江晨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他长期从事新能源项目开发,对于发展新能源项目助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颇有心得。

2021年5月,为解决东部地区能耗高、西部地区能源资源闲置问题,以引导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集聚,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在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西部节点布局算力枢纽。

“所谓‘东数西算’,亦称‘东数西算工程’,是指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利用西部的资源禀赋优势,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第四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表示。

这里的“东西部协同联动”,其实就包括能源供应与需求双方的协同联动。

众所周知,数据算力中心是出了名的“电耗子”。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专家测算,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就达到2166亿千瓦时,2023年则突破2600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将超过38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以上。

不过,尽管能耗很高,但算力基础设施却是真正的“新基建”,属于妥妥的“高精尖”与新质生产力,因此“东数西算”也被誉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解决数据算力中心能耗问题既是一项新的挑战,也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议题,而市场化配置算力中心用能是当仁不让的选择。《方案》多次强调数据算力中心建设与用能保障的关系,除了提出“支持数据中心集群配套可再生能源电站”外,还特别指出“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范围,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

“我国东部地区数据产生量大、数据密集、算力资源紧张,西部地区地域广袤,拥有比东部地区更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计算资源来高效执行东部地区有巨大计算需求的数据,能够在全国层面更高效地支撑以降低全社会能耗为目标的计算方式,更稳定地解决算力增长需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唐卓表示。

实施“东数西算”战略,依托能源市场布局经济产业,是以市场化思维指导经济发展实践的生动体现,堪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典范。

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能源新模式新业态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春节刚过,我国电力市场就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136号文”)明确,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配套建立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区分存量和增量分类施策,为我国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然而,新能源出力在时间上不可控,当一个区域存在时段性电力富余时,而另一区域又可能恰好存在时段性缺口,两个区域正好形成互补,而此时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灵活配置资源的电力市场。例如,福建水电与广东受入的西南水电分属不同的江河流域,具有良好的跨流域季节互补性,于是闽粤两省签订电力电量互送协议,建立了常态互济、应急互济等长效机制。2024年冬季用电高峰期间,北京电网最大负荷增长约8%,存在一定用电缺口,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便引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区)的富余电量保障供应。

“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以后不能光圈地了,我们必须要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一位从事新能源项目经营的人士建议,应对市场化挑战,从业者一是要增强对新能源项目出力的精准预测能力,提升履约水平;二是要时刻关注电力现货市场,增强调整偏差的能力;三是积极参与跨省跨区市场,破解出力高峰期的“地板价”甚至“负电价”问题。

“新能源入市交易后,将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各类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体现,更好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助力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就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答记者问时这样表示。

根据记者查阅的最新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电力辅助服务费用达到278亿元,占上网电费比重提升至1.9%;较2019年同期增加147.69亿元,增加0.43个百分点,电力辅助服务费用总量显著增长。随着新能源全电量进入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也将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定将持续扩大。

在新能源没有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之前,新型储能、车网互动等新型调节性资源一度缺乏市场盈利空间,无论是用户侧利用峰谷价差套利,还是电源侧用来平滑出力曲线,抑或是电网侧削峰填谷,在现有市场条件下都很难算作成熟的盈利模式,更遑论回收投资成本,理论上的“丰满”并不能保证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加快推动新能源、储能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适时扩充容量备用、快速调频等市场品类,增强新型储能在安全备用、快速调节等方面的价值体现。”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社区经理钱海军建议。

按照辅助服务“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新能源全面入市,就意味着电力市场上增加了一支能够分担系统调节成本的主力军。所以,业界普遍认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为储能等灵活性、调节性资源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由于新能源全面进场,尤其是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会进一步加剧,这为一些新型业务、新型模式带来更多市场机会。有关报道显示,2023年“五一”期间,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有两天累计出现22小时的负电价,多次跌破-0.085元/千瓦时;今年1月,浙江电力现货市场也出现了-0.2元/千瓦时的成交价格。电价波动幅度越大,意味着市场对于调节性资源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这座能源站,每年可为集团节省用能支出约570万元。它分三期建设,一期已运行超过10年,目前,一期及二期的增量投资已经收回了成本。”南瑞集团配电公司技术支持部的梁顺向记者介绍。在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一座储能式能源站就坐落于南瑞集团总部后勤楼的地下,夏季为该集团办公区制冷,冬季则为办公区供暖。他们最初只考虑利用低谷电蓄能来节省电费,如今也通过提供电力辅助服务获得收益。梁顺进一步介绍,该能源站与集团办公区共同构成一个建筑能效微电网,通过与公用配电网进行市场化互动,丰富了价值实现场景。

针对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既成事实,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呼吁,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突破,充分释放智能微电网的产业潜能。他建议,鼓励多元主体投资建设智能微电网,满足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和就地消纳要求;加快完善适应微电网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电价机制,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微电网的积极性,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入市交易不仅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加剧了电力现货价格波动,对相关企业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造成巨大挑战。鉴于此,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建议,推进电力期货市场建设,加强其与现货、中长期市场的协同;着重开发符合新能源发电特点的合约种类,在对冲现货市场价格风险同时,为新能源产业明确远期价格预期,引导企业更理性调整产能投放节奏。

破壁垒,优配置,促转型。全国统一

   通知公告

【编辑: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