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Power Generation

发电企业协作网
  • 2024火电低碳化改造技术论坛暨环保、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交流研讨会
  • 全国热电节能减排新技术交流研讨会
  • 第八届全国热电产业年会暨清洁供热 技术交流研讨会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要闻动态

2020年中国公共充电桩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头部运营商在建设数量方面优势明显,行业格局仍未定型

  截至2019年,充电桩保有量超过8万台的运营商有三家,保有量达35.6万台,占比69%。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优势显著。同时地方性小企业充电桩数量也在稳定增长,目前已经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小型企业为辅的局面。然而目前充电桩行业处于初期向中期过渡的环节,并且充电桩数量仍未达到国家目标,因此行业格局并未完全形成定论。

  

 

  

 

  核心竞争力分析

  短期内资金决定市场占有率,长期综合运维将来带竞争优势

  充电桩行业发展较晚,商业模式单一,制造方面门槛较低,因此目前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投建时所必要的资源整合能力上。可以在短时间内拿到所需资源的企业便可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而充足的资金则可加快市场开拓的进程。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可将原有模式进行复制开拓更多市场,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从资源整合能力转变为综合的运维能力;合理的布局、产品的稳定性、运营方案的差异化和互联互通将吸引更多的用户及资本的青睐。因此在行业逐渐成熟之后,竞争将变成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

  

 

  公共充电桩行业发展痛点

  前期发展的不均衡最终指向运营商的盈利问题

  行业发展早期部分运营商建设发力过猛、盲目自信,且过多考虑电力和场地资源而未考虑市场需求;同时为了拿到补贴而过度投资成本低充电慢的交流桩,不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导致整体利用率低下回报周期变长。产品质量方面,标准化的建立晚于市场发展,导致大量前期投建的充电桩因标准不统一,质量问题频出。同时运营商几乎仅依靠收取服务费盈利,尽管有充值优惠等营销手段可加强用户黏粘性,但单次充值费用较少,意义不大。因此,行业发展的痛点可认为是前期发展过快、对市场判断的失策、资本的冲动和粗犷的补贴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而前期发展不均衡导致的遗留问题仍然会在短期内影响整个充电行业。部分运营商已经开始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重视精细化运营,开发数据价值,提升单桩利用率以突破自身发展瓶颈。

  

 

  充电地点分布

  小区和公司为车主经常选择充电的地点

  在所有公共充电桩建设场所当中,小区公共充电场、专用的公共充电站、单位或公司停车场和在商超、公园等地设立的公共停车场为大部分私家车主去过的充电地点。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过电的用户仅占41.6%;同时由于在路边车位停车时间久后易被罚款,仅37.5%的用户在此地点有过充电体验。同时,对于私家车用户而言,居住地点和办公地点为相对固定的充电场所。

  

 

  

 

  充电场景分布

  车主主要围绕家庭和工作建立两大充电场景

  下班后回家充电和上下班时之间充电为用户两大充电场景,与车主相对固定的充电地点相互吻合;而前往消费场所顺便充电、出门办事时顺便充电和专门找桩应急充电属于相对临时的充电决策,可从侧面体现出电动汽车续航不足所导致里程焦虑,用户需要临时充电来保证正常出行。同时高速行驶和中长途外出旅行场景并不多见。

  

 

  充电时间分布

  下午1点到3点和晚上7点到9点为车主集中充电时段

  由于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场所一般集中在相对开放的公共区域,车主在晚上9点以后到第二天早上9点前的充电行为明显减少,充电时间段集中在午餐及晚餐之后,晚7点到9点达到全天高峰。同时,早9点到下午3点和晚7点到11点之间为社会用电高峰期,与车主集中的充电行为相交。由于峰谷差价在部分城市仍不明显,车主在现阶段并未养成在电价较为便宜的低谷时间寻找公共充电桩充电的习惯。

  

 

  充电时长分布

  直流桩平均充电时长仅1小时54分钟,成为车主首选

  直流充电桩由于充电速度快成为了75.5%用户的首选,85%的用户可以在2.5小时内结束充电,其平均充电时长为1小时54分钟。而交流充电桩则需要较长充电时间,66.2%的用户需要5小时以上的充电时间,平均充电时长5小时45分钟。将近4小时充电时间的差距直接决定了车主明显的使用偏向。

  

 

  

 

  充电前后电量剩余情况

  多数车主在剩余电量在10%-30%时开始充电,直至90%以上

  64.3%的车主习惯在电量剩余10%-30%的时候给爱车充电,其中电量剩余20%-30%的人占半数以上。一方面,电动汽车的虚电问题和里程焦虑,多数车主不会在电量低于10%的时候才进行找桩充电,通常要留出部分电量确保可以行使到最近的充电场所。另一方面,为避免电池过充过放导致的电池寿命衰减,车主也会尽量避免将电池电量用到最低。因此,目前大部分车主正在调整自身的充电习惯以适应调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选择充电桩时的决定性因素

  充电速度、距离和价格为车主选择公共充电桩时的三大因素

  充电速度、距离和费用为车主选择充电桩时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核心位置及交通干线周围,以低价策略运营的直流快充桩成为车主的首选。距离远近为第二大因素。而充电价格包含电费和服务费,与停车费共同组成了费用因素,因此部分车主倾向在无停车费的公共充电站进行充电。同时,充电桩是否为平台自营和车友评价对车主选择充电桩时意义并不显著。

  

 

  公共充电桩使用痛点

  充电速度慢、数量少和费用高为三大公共充电桩使用痛点

  产品质量、技术制约、前期运营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多种用户实际使用充电桩时的不便。充电速度慢、充电桩数量少和费用高同时加大了车主用车的隐形成本,成为公共充电桩用户的三大痛点。而由于新国标的出台和运营商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愈加严格,充电桩跳枪及枪头过重的问题得到部分改善。

  

 

  关于运营商解决用户痛点的建议

  把握需求,细化运营

  

 

  充电平台互联互通

  万桩互联将解决车主充电难题,利益分配成为关键因素

  物理接口互通在技术上并无难点,不涉及多方利益,只要电动汽车厂家和充电桩制造商统一标准即可。

  车桩数据信息互联为消费者提供实时动态信息,监控充电和车辆状态,车载终端与充电设备连接相关标准正在制定当中。

  支付方式的互联互通将不同运营商的充电桩信息和支付方案接入同一款APP当中,可解决用户找桩及支付痛点。但由于企业竞争激烈,目前阶段不愿公开自身经营及流水情况,同时对服务费分成和流量的共享模式方面争议不断,因此短期内实现难度较大,长期看来为解决车主的充电问题,全国性的互联互通将是必然。

  

 

  充电模式发展趋势

  大功率快充和有序慢充体系的结合成为充电模式发展方向

  大功率快充可解决用户的应急补电和长距离出行需求,提升运营车辆效率。同时功率提升也可带动单桩充电量的提升,不仅用户充电时间缩短,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有所改善。有序慢充则主要面向办公场所和小区内的充电桩,用作市内通勤来讲交流桩足以满足充电需求。通过有序控制调节功率,削峰填谷,在有限电容的情况下完成可用电力配置,保证充电体系和电网协同发展。由于面向B端用户发展大功率快充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盈利问题,因此大功率快充趋势在短期内较为明显。发展有序慢充则不会在短期内给运营商带来直接利益,因此需要用户数量逐渐形成规模时才能得以展现。

   通知公告

【编辑: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