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Power Generation

发电企业协作网
  • 2024火电低碳化改造技术论坛暨环保、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交流研讨会
  • 全国热电节能减排新技术交流研讨会
  • 第八届全国热电产业年会暨清洁供热 技术交流研讨会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要闻动态

我国水电行业面临问题和后续开发方针的思考

  “点对网”与“网对网”两种方式在电网物理连接上基本相同,主要差异是电价结算模式和调度方式的不同。两种方式之争的本质是发电企业和地方政府主动权和利益分配的争夺,反映了简政放权背景下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缺乏连贯性和严肃性,亟待相关管理规程规范的建立。

  3.开发权争夺无序竞争

  我国大中型水电站的开发经营主要集中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三峡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六大公司及其控股的子公司。随着水电开发资源的减少,这六大公司均面临着后续储备开发资源不足的问题,对剩余水电资源开发权的竞争日益激烈,三峡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现已在西藏水电开发权上竞争激烈。开发权的争夺一方面导致水电开发企业难以共同发声,存在的问题日积月累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无序竞争导致开发成本急剧增加,无偿承担的不合理的外部社会成本越来越多,当前在建的某水电站就存在向电站所在两省各拨付数以10亿计捐赠的情况。

  4.建设运行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的水电建设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引水隧洞国际招标。此后基本所有的水电项目都采用业主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承包制【6】。水电开发企业基本上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项目管理,但在设计、技术审查、施工、验收、运行监管等环节却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改革不充分、市场机制建设不到位的现象。

  (1)设计环节

  我国区域性水电设计单位共有9家,基本承包了我国所有已在建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大中型水电项目的设计工作,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华东、西北、中南、成都、贵阳和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家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企业;另外两家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水利部,参与水电项目数量有限,以水利项目设计为主。

  (2)技术审查环节

  大中型水电站从规划直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技术审查,包括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等专题审查,基本上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简称水电总院)开展。水电总院隶属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施工环节

  大中型水电站的施工单位主要有两家: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

  (4)验收环节

  大中型水电站主要由水电总院开展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5)质量监督环节

  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是对水电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的执行单位。该站为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总院设立的水电行业质量监管机构。

  可见,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监管业务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集中度极高。水电开发企业在这些环节实行招投标的过程中,大部分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子公司在竞标,业主单位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很小,约束力很弱,招投标在降低成本、优化设计、提高管理水平上的作用大打折扣。当前建设运行管理体制下的我国水电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设计优化、施工工艺进步的投入产出比上要打个问号,节节攀升的工程投资成本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水电要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发展,对这种运动员也是裁判的违反工程建设基本规律的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市场竞争力

  工程投资成本趋高和资源浪费,加之无序竞争,在建设运行管理体制不合理的催化下,我国水电市场竞争力严重下滑。

  根据《增强水电市场竞争力促进后续水电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研究》【4】的研究成果,对金沙江、澜沧江、黄河上游、雅砻江、大渡河、雅鲁藏布江六大流域“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具备开发条件的65个大中型水电项目(总装机规模约9000万千瓦)市场竞争力分析,这65个项目平均单位千瓦投资约12000元/千瓦,在现行财税金融政策条件下,即使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按6%计,这65个项目落地电价与消纳端燃煤火电标杆电价相比,其中74%共计48个水电项目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澜沧江中下游小湾水电站

  为促进后续水电可持续发展,能够继续发挥水电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国防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给予开发资金上的保障支持是必要的。

  四、后续水电开发方针

  (一)后续水电开发的必要性

  我国水力资源居世界首位,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发展水电对推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一大保障。

  我国水电的主要收益来源是发电销售,与火电、核电、风光电等其他电源并无二致。然而,水电的非电力服务常常被严重低估,水电工程除发电外还具有防洪、航运、供水、灌溉、水资源配置等传统的综合利用作用和效益,新形势下还承担着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移民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等任务,综合效益显著【7】。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丰富,在中国仅次于长江。2020年后,我国水电开发的主战场将逐渐转向西藏地区,并启动具有战略意义的“藏电外送”工程。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西藏离不开自身优质资源的开发和重大工程的牵头引领,水电工程往往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对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开发西藏自治区丰富的水力资源不仅能为西藏自身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对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也是重要保障,水电开发带来的其它综合效益除了能为西藏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我国地缘政治的意义也十分重大【8】。

雅鲁藏布江

  我国水电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综合效益显著,虽然当前存在着开发动力不足的问题,但后续水电的开发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二)“九五”期间水电开发方针

  回顾“八五”“九五”期间,我国水电投产严重不足,当时以中央财政拨款及以后拨改贷的发展方式已很难支持大规模的水电建设,表面上看是因为资金问题,实际上是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9】。与当前我国水电发展形势极其相似。

  1995年5月31日,李鹏总理在听取国家计委和电力工业部汇报“九五”电力规划和2010远景目标规划时提出:“水电要走出一条'以电养电'滚动发展的路子,三峡建设一部分资金就是靠葛洲坝的利润和折旧提供的,另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每千瓦时电加4厘钱。21世纪前10年,三峡的1820万千瓦装机容量将先后投产,每年有巨大的利润,可以用这笔资金建设上游的水电站,三峡工程和二滩工程投产后,将更有条件对长江干、支流水力资源实现梯级滚动开发。”【9】

  1996年,国务院提出了水电开发“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八字方针,基本做法是在一条河流(河段)上,以有收益的水电站资产成立流域开发公司,电站投产后的全部收益滚动开发下一个梯级。在该方针指导下,我国水电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全国各主要流域基本上都成立了流域开发公司,如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清江公司)、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乌江公司)、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上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澜沧江公司)等,目前除了云南怒江和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之外河流的梯级滚动开发已基本完成或进入尾声,结合发电进一步综合开发将是这些流域公司的发展重点。

   通知公告

【编辑: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