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Power Generation

发电企业协作网
  • 2024火电低碳化改造技术论坛暨环保、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交流研讨会
  • 全国热电节能减排新技术交流研讨会
  • 第八届全国热电产业年会暨清洁供热 技术交流研讨会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要闻动态

汪毅:电力储能标准化现状分析及体系构建

电能存储系统 第5-2部分:并网型电力储能系统安全要求 电池部分

待发布

除IEC TC 120外,其他TC也制定了储能相关标准,比如IEC 62909-1双向并网换流器 第1部分:一般要求、IEC 62619工业用二次锂电池和电池组、IEC 61427-1 可再生能源储能用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第1部分:光伏离网应用、IEC 61427-2 可再生能源储能用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第2部分:并网应用等。

IEEE关注储能与大规模电网之间的互联,以及对各种储能技术的系统要求,目的是为电网提供庞大的可用潜在资源。IEEE P2030.2“与电力基础设施整合的储能系统互操作性指南”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储能系统,为系统技术特点的界定提供指导性意见,以及指导实施如何将离散系统或混合系统与电力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实现兼容使用。IEEE P2030.3“储能设备和系统接入电网测试标准”旨在设立标准化测试流程,确保所有储能技术和应用都符合互联要求。

03
储能标委会工作情况
 

适应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形势以及对口IEC TC120,2014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成立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储能标委会),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秘书处挂靠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除抽水蓄能的相关技术标准之外,储能标委会归口管理包括其他所有类型的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飞轮等机械储能,超导、超级电容等电磁储能的技术标准工作。2019年11月标委会成功换届,第二届储能标委会委员由制造企业、电网企业、科研院所、检测认证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有关方面选派的在职专家43人组成,成员单位具备广泛代表性。储能标委会本着促进行业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在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编制实施中充分发扬集体智慧,管理由秘书处统一协调,工作由全体委员共商共建,成果由全行业全社会共享。

持续完善储能标准体系。第二届标委会一成立,全体委员就重点讨论调整了储能标准体系,将标准体系由基础通用、规划设计、设备及试验、施工及验收、并网及检测、运行与维护这6个系列调整为8个系列,调整后的标准体系框图如图1所示。第一层为标准系列层,主要分为基础通用、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运行与维护、检修、设备及试验、安全环保、技术管理等八类。第二层为储能形式层,包含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等不同的形式。

 

图1 电力储能标准体系结构图

协同开展标准制修订。标委会对外积极与各个电池标委会、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委会等与储能应用存在交叉的组织协调相关储能技术标准的界面和一致性,对内针对性的发挥委员及其所在单位的特长和优势,最广泛的调动相关领域相关单位参与标准编制工作,确保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目前,全国电力储能标委会归口管理国家标准13项,其中11项发布、2项正在报批,涉及规划设计、设备及试验、施工及验收、并网及检测、运行与维护、评价等方面,构成了储能标准体系的核心部分;归口管理储能领域能源行业标准18项,其中9项发布、5项正在报批、4项正在编制;归口管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储能相关团体标准47项,其中15项发布、14项正在报批、18项正在编制,内容涉及铅酸电池二次利用、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储能监控、分布式储能等方面,储能类型涉及电化学储能、氢储能、飞轮储能等多种类型。《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核心国家技术标准的发布,有力支撑了我国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产品制造、并网检测和交接试验、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示范工程和商业化项目建设,引导了国产储能装备技术创新,促进了我国储能设备技术升级,提升了国产装备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国产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出口美国、英国、德国、澳洲和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积极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工作。2014年主持编写出版IEC技术白皮书《Grid integration of large-capacit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use of large-capacity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主持完成IEEE P2030.3™《电力系统应用的电力储备设备和系统的测试流程标准》并于2016年发布;参与编写IEC 61427-2 《用于新能源存储的蓄电池与蓄电池组 –测试方法和通用要求 - 第二部分:并网应用》并于2016年发布。此外,选派10名中国专家加入IEC TC120工作组,参与4个工作组标准编制,并在TC120中提案立项新标准2项,担任team-leader和co-leader各一个,同时被提名为TC120 与TC8A和8B的联络员。  

  

图2 中国专家主持完成的储能国际标准化成果

建设高质量的标准检测能力。标委会秘书处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已建成储能电池材料、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并网的全体系试验检测与认证综合试验评价能力,全面满足GB/T 36276-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 34133-2017《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GB/T 36548-201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规范》等标准验证要求。

      图3 标委会秘书处具备的检测资质  

 

大力推动标准应用。一是组织开展标准宣贯,2017~2019年分别在合肥、北京、上海组织了宣贯专项会议,针对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解读和宣贯,参会人数400余人;先后利用各类全国性储能论坛平台,就电力储能相关标准进行解读,提升标委会的影响力。二是切实推动标准应用提升行业应用水平,针对部分应用需求方对储能技术标准不熟悉、采信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造成部分储能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积极主动提供服务,例如支撑浙江电力储能工程全面采信储能技术标准,并在工程建设前期的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发现大量问题,有力的提升了储能工程应用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业主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引起了各方对储能技术标准的进一步重视。三是切实推动标准应用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在开展储能产品的型式试验和认证评价时,根据储能标准应用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和经验,协助厂家进行产品技术性能调整,助力亿纬锂能、江苏海基等企业产品实现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电池的全面转变,储能应用条件下的循环寿命、热失控安全性能等核心指标提升一个台阶。

图4 标准宣贯现场

04
面临的形势与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国储能应用呈现多种新态势:

(1)电力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大幅度提升。在储能形式上,以锂离子电池和铅炭电池储能成为主力。在设备形态上,所安装的预制舱式储能装置数量超过厂房式储能装置。

(2)电网侧储能发展迅速,国调和多个省调部门对储能系统尤为关注,并尝试将储能系统纳入到为可调度元件,从而对储能系统(电站)的接入试验、监控、调度等标准提出新要求。

(3)储能电站安全问题频出,国内外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电站)发生多起火灾事故,引发各界对储能系统安全问题的重视。

(4)新型储能技术迅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已经完成立项的包括新型储能器件、100MWh新型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钒液流电池系统、MW级飞轮以及动力电池规模化梯次利用等多个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国际方面,氢储能和储热技术相关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储能应用新态势,需要围绕新态势做出标准体系的调整,以适应并反过来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

   通知公告

【编辑: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