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说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期间,小新将持续推出“两会国企新声”栏目,一起见证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的两会代表、委员,如何就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稳就业保民生、“碳达峰”和“碳中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热点话题,建良言献良策开启履职之旅。
今天,小新为您分享“两会国企新声”第二辑——《转型低碳共护青山绿水 补足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关键词一: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顾军:核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选项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未来不管是星际航行建造太空空间站,还是开发海洋资源建造海底空间站,都离不开核。”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顾军顾军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核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选项。
顾军认为,这对核能来说是一个利好,但不能简单地画等号。“我们不仅要研究提高核电本身的安全性,还要与整个能源结构整体配套相适应。要进一步发挥核能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不仅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核工业应有的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马永生: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马永生接受国资委新闻中心和新华网联合举办的“对话新国企”访谈时提出,中石化十四五期间将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加快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及降碳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让绿色洁净成为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马永生在今年提交的一份提案中着重提到,大力发展氢能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在氢能相关技术上取得一些重大进展,但氢能产业总体尚处于试点示范、市场推广阶段。针对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马永生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一是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制定。四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早日实现氢能商业化和规模化开发利用。
马永生介绍说,当前中国石化年产氢气350万吨,是国内最大氢气生产企业,“我们将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目标,加快推进氢源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转变。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绍勇:建议制定中国民航业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方案
民航业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体现。2019年数据显示,全球民航飞机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约2%,旅客人均碳排放202千克。中国民航飞机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约1%,旅客人均碳排放176千克。
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绍勇认为,当前面临的一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民航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制定及实施,包括资源配套瓶颈、国际谈判压力、碳减排壁垒等。因此,他提交提案建议,要根据国家战略部署,针对行业特点和面临挑战,民航业应尽早谋篇布局,统一规划,制定中国民航发展的碳排放指导方案。
一是保持行业发展与控制碳排放的平衡,促进民航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多方协同,努力提升机队运行效率。三是统筹碳市场机制,推进民航行业碳市场建设。四是推动可持续燃料、飞机等新技术变革。五是建立航空业碳排放交易管理平台。六是推进航空业绿色发展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顶层设计,加速出台与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等调整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指导性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要更加关注地热能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认为,作为清洁能源之一的地热能,其勘查开发应引起高度重视。
地热能极其稳定,不像风电、光伏等受昼夜、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但当前现状是国家并未像对待风电、光伏那样给予地热发电相同的电价支持,严重影响了企业参与地热开发的积极性,导致地热资源勘查程度不足,从而影响了地热产业发展;同时,地热矿产资源费用的征收也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地热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李子颖在两会上提交“促进地热发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建议参考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早期电价政策,在西藏地区实施地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同等电网价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原董事长王宜林:低碳化转型为油气供应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集团原董事长王宜林认为,从长期看,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天然气作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支撑,将保持较高水平增长。他认为,在全球低碳化转型浪潮中,油气供应安全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一项短板。
为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王宜林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夯实基础保障能力;二是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和资产结构,高效发展国际油气合作和海外投资贸易业务;三是加快推进生产环节节能减排,推动油气业务绿色发展;四是大力推进油气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能源转型是篇大文章,是全社会的事情。要加强统筹,根据不同分工,确保有序有效,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共同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氛围,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应有贡献。”王宜林说。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船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加快发展零碳排放船舶,抢占国际竞争新高地
为应对气候变暖,近年来,国际海事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对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要求越来越高,减碳成为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建议,应加快发展零碳排放船舶,抢占船舶工业国际竞争的新高地。
董强表示,当前,我国零碳排放船舶发展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为加快我国零碳排放船舶发展,他提出,中国必须采取强有力的行动,确保低碳/无碳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董强建议,首先,应将低碳/零碳排放船舶发展纳入船舶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其次,应大力支持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发和运营;再次,应积极推动产业技术交流合作,支持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电气、航天、能源等其他行业与船舶工业的技术交流合作,加快燃料电池、低温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上船应用的研发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提升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二:以人民为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加快推进新型平台用工规范发展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全面兴起,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保洁、直播销售员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作族群人数快速增长,对传统的就业方式、组织结构形态产生冲击,催生了新型平台用工模式这一就业新业态。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平台用工模式规范发展”的建议。
“新型平台用工模式对当前法律制度、劳动保障、合规经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多重挑战。”杨杰表示,新型平台用工模式在带来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下从业者劳动权益,促进新型平台用工模式健康规范发展,使其在助推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杨杰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健全劳动立法,尽快将新型平台用工模式纳入法律体系。二是推进治理创新,应对新型平台用工模式带来的社会治理新挑战。三是完善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灵活化保障制度维护从业者权益。四是加强合规监管,推动新型用工平台规范运营。五是关注个人发展,拓宽从业者未来职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