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建集团副总经理周勇:加快推动“医康养”一体化模式落地,实现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增加到2.55亿人。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勇表示,“医康养结合”一体化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创新,可以全面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加速推进医康养结合的发展,代表着养老服务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此,他建议:一是加强区域配建规划,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一定人口规模的城市片区内,配建一定规模的“医康养综合体”,满足本区域长者需求。二是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促使养老服务企业充分调动医疗、养老服务资源,以医疗收益反哺养老部分,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医康养”综合服务。三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提高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养老项目的电、水、取暖等费用标准,为养老机构减负,增强企业运营能力。四是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提升行业社会地位,吸纳优秀学生进入养老护理领域,良性引导社会对养老行业的认识。
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要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这是保障粮食安全、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先决条件。”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我国现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遵对原始创新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跟随仿制性、模仿修饰性育种限制不够严格,再加上种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执法打击力度有待提升,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的种子市场中近似性品种泛滥,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市场主体的育种创新积极性。目前,国内种子企业的全部科技投入尚不足全球种子巨头一家企业的40%。
对此,宁高宁建议,应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立法,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保护制度,加大违法侵权惩戒力度,为育种创新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强化种子行业原始创新意识,构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新生态,推动企业在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等方面的实质性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
“只有在法律制度层面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违法侵权的执法力度,营造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彻底改善我国种业创新和发展生态,推动行业繁荣,打好种业翻身仗。”宁高宁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推进信息化建设,加速乡村振兴
“发展农村农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乡村,激活发展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提出《关于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的建议》,建议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选择基础较好的农业产业园区,开展智慧农业全产业链创新,打造示范园区,以点带面规模推广。
“借助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感知、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高效化及可持续发展。”魏明说。
“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安全感才有获得感幸福感。”魏明介绍,广东移动响应“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号召,基于自身网络覆盖优势,整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平安乡村”视频云平台,推出了远程监控、智能侦测、双向对讲、云广播等一系列信息化服务,满足各地村委以及群众的安防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杰云:进一步理顺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管理体制
为增强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性,进一步夯实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基础,早在2017年11月份,国务院就已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决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弥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此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于2019年7月份决定,要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杰云认为,国有独资企业划转部分股权至社保基金代管公司后,对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一是改变了现行国有独资公司的决策方式;二是改变了企业董事、监事的产生方式;三是改变了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
为此,李杰云建议,要进一步理顺国有企业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有关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建议中央尽快出台国有企业划转股权后管理体制运行的指导意见,特别是理顺原国有独资公司的管理体制,是否需要设立股东会、社保基金公司股东的定位及权利均需要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建议在推进《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在修改过程中,综合考虑到上述情况,修改相关条文,提供法律支撑,以符合现行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安全环保部部长张利荣:把中央企业应急救援力量纳入国家应急体系
每当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中央企业总是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救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救援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张利荣认为,新时代中央企业应在应急救援中有更大作为。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建强国家自然灾害工程救援的骨干力量,组建并加强电力、交通、矿山、化工、医疗、核救援等专业力量,并将中央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拓展建设成为可遂行应急救援任务的支援力量,打造骨干力量、专业力量和支援力量“三位一体”的中央企业应急力量体系。
其次,要健全中央企业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在应急管理部统一协调下,由国务院国资委建立中央企业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和信息平台,统筹中央企业应急力量和资源,实现上下贯通,切实提升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效益。
再其次,要推进央企做大做强应急产业。张利荣建议,有关部门要出台办法,支持中央企业加快发展应急产业,培育提高应急产业的规模和集中度,创新引领应急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