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海外发展情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能从哪些方面借鉴参考?武超则提到了六大方面。
一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避免盗版对数字经济的损害,鼓励创新;二是重视战略规划,从政策规划层面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培养重点方向;三是加强法律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数字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四是扩展应用领域,促进实体经济:提高数字信息产业在社会层面应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五是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六是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宽带基础设施等普及数字经济,缩小数字鸿沟。
国产化和智能化是云化最关键要素
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有机结合而成,现阶段做好产业数字化是全面建设数字经济的基础。在武超则看来,数字产业化就好比冰山一角,而产业数字化就是水面下的冰山。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白皮书,数字经济的构成包括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基础的数字产业化(1.0) 主要是狭义的信息产业范畴,业态包括数据基础设施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等;基础的数字产业化相对完善后,开始催生传统产业的产业数字化一一比如,交通+数字化演变为智慧交通,制造业+数字化演变为智能制造等。
武超则提到,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数字经济将逐渐迈向数字产业化2.0时代,产业数据作为资源要素进行横向赋能与纵向一体化赋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对此,她的研判是,国内信息技术产业蓬物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已从数字产业化1.0时代迈入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的阶段,现阶段,只有做好各领域的产业数字化工作,才能为全面实现数字经济,进入数字产业化2.0时代打好基础。
此外,据武超则分析,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是,从终端到云端,云和网络将成为基础设施,数据和算力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尽管这两年看到的硬件创新,更多来自于光学、显示技术,但实际上计算机的能力在云端的映射反而越来越重要,甚至整个产业价值都在往云端迁移。”武超则表示。
基于此,武超则也强调了对云化的看好,她认为云化是数字化的前提和基础,国产化和智能化是两个最重要的趋势。体现在产业需求端就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客户体验再造、业务流程重构和组织机构重组,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不妨把云化的产业链投资机遇看作是倒金字塔的结构,越往基础设施的部分是越集中,中间层(云安全、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到应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基本上是处于百花齐放的特征。”武超则表示。她同时提到,云计算将是中长期产业主线,涉及产业链环节较多,供应商也较多,她建议是重点关注ICT设备供应商、光模块供应商、IDC供应商、云服务提供商及安全服务供应商。
更看好未来to B端的投资机会
随着应用层面逐渐从to C到to B过渡,数字经济将与传统经济实现双向奔赴。从投资视角来看,在to B、to C和to H端,武超则更看好的是to B端的机会,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工厂、智能电网等等。
此外,随着芯片短缺逐步缓解,2022年起物联网连接数有望恢复高增,预计2025年loT连接数将达到271亿个,2022至2025年CAGR将达到22%。loT连接数爆发之下,武超则认为,汽车、家居、穿戴设备、工业设备智能化率大幅提升。
5G的应用方面,武超则认为中前期可重点关注to C场景,后期重点关注to B场景。5G中前期,受技术及标准成熟度影响,5G最快落地应用可能主要是2C场景如云VR/AR、超高清流媒体 (元宇宙);5G后期,重要应用场景可能是“物联网”包括网联无人机、智能车、智能制造、安防监控、云端机器人等。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