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价值创造,构建交易平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开展数字化运营,发展平台经济,驱动收入增长;
打造数字平台,构建“安全可信、开放生态、智慧运营、敏捷高效”平台能力,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收放结合,实现集团数据资产及IT资源的集中管控(收),应用及业务的快速创新(放)。
13 中国节能
定调“2022科技创新年”
将2022年确定为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年,围绕集团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来聚焦发力。
14 中国海油
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
围绕勘探开发生产等核心业务,加大5G、北斗导航、AI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生产作业时效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推动“新基建”,持续提高海上通信链路的覆盖范围、宽带和保障能力;
突出抓好数据标准建设,加强数据集成共享,构建一体化经营管理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
突出抓好海外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大海外IT共享服务支持力度。
15 中国中化
打造智慧中化,突破核心技术
加快线上中化、智慧中化的建设步伐;
打造全在线、全连接、全协同的数字化环境;
致力于打造一体化产业园区;
重点打造的10条优势产业链和5条潜力产业链;
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上重点发力,在种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
16 哈电集团
数字哈电
加快“数字哈电”建设,持续加大数字化资源投入;
加快推进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围绕“三个系统”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三商”转型、实施“三步走”战略安排;
围绕“三商”转型,在数字企业、数字生产、数字产品和数字产业化实体建设上用劲发力;
加快突破智能装备、智能运维、智能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
着眼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聚焦高效煤电、风电、抽水蓄能、储能、数字化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整合产业资源,调整完善业务布局;
立足设备制造核心优势,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产品设计和设备试验能力,推动装备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17 中国能建
数字能建
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公司信息化主要方向;
以“云大物移智链”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聚焦全面产业升级、“30·60”目标实施、新基建、数字电网、智慧能源等,全面提升数字化支撑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能力,全面推进产信融合,努力向“数字能建、智慧能建”全面迈进。
18 国家能源集团
智慧国家能源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建设“智慧国家能源”;
加快构建智能生产、智慧管理、智慧运营体系,不断深化先进信息技术在集团能源生产、输送、交易、消费各环节以及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创新应用;
探索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抢占“智慧+能源”的技术制高点,全方位推进智能矿山、智能电站、智能运输和智能化工建设;
打造世界一流的“一体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协同调度指挥智能化平台。
19 中国华电
数字华电
以建设“数字华电”为核心实施创新驱动,重点在数字电厂、数字煤矿、数字工程、智能供热等业务方向布局;
实施数字化转型2025行动计划,按照“365”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建立数字化转型专门组织,推动全面数据治理工作;
深化应用数字化计划,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
基于数字电厂、数字营销等领域的试点经验,打造以“数字区域”和“数字新能源”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形成数字化转型从点到线到面的突破。
20 三峡集团
数字化创新
聚焦主营业务,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创新;
围绕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水电工程,持续升级数字大坝,全面打造智能建设;
推进智慧电厂建设,深化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流域梯级水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
面向长江生态保护,深入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治水新机制、新标准、新技术、新政策;
深化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资产集中、高效管理,全面提升公司运营管控辅助决策支持水平。
21 中煤集团
数字中煤
以数字化转型为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总抓手,大力推动管控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业务协同化、数据资产化、产业生态化的“数字中煤”建设,不断增强中煤集团“五力”协调提升,赋能高质量低碳创新发展;
装备板块立足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三化”发展方向,不断致力于煤矿智能化系统集成和智慧矿山建设。
22 中国煤科
打造煤炭工业“智慧大脑”
推动“核心业务向科技创新转型、科学研究向行业进步转型、产业发展向数字经济转型、装备制造向智能服务转型”四大转型;
发展智慧矿山产业,打造煤炭工业“智慧大脑”;
促进研发数字化转型,成立中央研究院,组建矿山大数据研究院、智能矿山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
推进设计开发数字化转型,积极应用BIM、CIM、GIS等数字化技术,搭建三维协同设计平台;
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提升核心产品上云能力;
发展服务数字化转型,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来源:数字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