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系统学习把握,深刻领会推动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深刻领悟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着眼我国发展全局,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这些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国内外实践证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深刻领悟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着眼于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须主动顺应全球绿色发展大势,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的绿色发展动能。
深刻领悟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这一重大原则和根本导向,将是否有利于绿色转型作为评判和检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准,在全生命周期和全要素维度上综合评判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通过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发展方式创新和发展动能变革,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深刻领悟绿色转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妥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作为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让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
深刻领悟绿色可持续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面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退等全球性环境和气候危机,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人类社会实现永续发展的唯一选择。我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必须通过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并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协同推进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坚定发展信心,深刻把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当前,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着良好基础,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发展变化,保持战略定力,锚定目标任务,蹄疾步稳推进绿色发展。
新时代我国绿色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表现在:
产业结构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2年的1.3万辆快速提升到2023年的949.5万辆,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今年7—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连续3个月超过50%。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水平,累计完成5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钢铁、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能源转型方面,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我国煤炭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到2023年的55.3%,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9.7%提高至17.9%。完成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7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截至2024年8月底,装机规模超过17亿千瓦,在我国发电总装机中占比达到54.4%。
资源利用方面,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比2012年分别下降超过26%、46%、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约60%。全国废钢铁、废纸回收利用量分别达到2.6亿吨、6750万吨,为生产环节提供原料占比分别约为21%、70%。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有力拉动投资和消费,也有效促进先进节能高效设备产品推广应用,降低全社会能耗和碳排放强度。
生态保护方面,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建设宜居美丽家园。2023年全国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10年前下降54%,重污染天数下降83%,优良天数比例连续4年达到86%以上。全国地表水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89.4%,比10年前提高25.3个百分点。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4%,森林蓄积量约195亿立方米,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未来一个时期,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从国际看,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已成全球大势,气候和环境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相关议题深度嵌入产业、贸易、金融等领域,绿色低碳投资和消费规模快速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迅猛增长。据有关机构测算,为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气候目标,从当前到2050年全球能源投资将累计达到215万亿美元。主要经济体均将绿色低碳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抢占绿色低碳产业竞争高地和相关规则标准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