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提高237小时,其中,煤电同比提高263小时,气电同比提高204小时。水电同比降低203小时,核电同比提高352小时,并网风电同比提高154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与上年总体持平。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继续提升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8%。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量分别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1%、7.9%、3.9%和2%。
全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9%,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尤其是湖南、甘肃和新疆,风电利用率同比显著提升,湖南风电利用率99%、甘肃风电利用率95.9%、新疆风电利用率92.7%,同比分别提升4.5、2.3、3.0个百分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广东、广西、海南等14个省(区、市)为风电100%消纳,甘肃(95.9%)、河北(95.4%)、新疆(92.7%)、蒙西(91.1%)、青海(89.3%)五省风电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与上年基本持平。新疆、西藏等地光伏消纳水平显著提升,光伏利用率同比分别提升2.8和5.6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广东、广西、海南等14个省(区、市)为光伏100%消纳。蒙西(96.5%)、青海(86.2%)、西藏(80.2%)三个地区光伏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新增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1340万千瓦,同比增长23%,占当年新增电源装机的55%,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全年消纳新能源电量1251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5%。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均达99.8%,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表5 2021年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


(来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
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7.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弃水电量约175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减少149亿千瓦时。2021年上半年弃水主要发生在河南、四川两省,河南省主要发生在小浪底水利枢纽,主要原因是3月份发电厂房被淹,直到6月所有机组才恢复发电;四川省弃水电量11.60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减少25.17亿千瓦时;其他省份弃水电量维持较低水平。
四、电网建设规模稳步扩大,增速有所放缓
“十四五”开局之年,电网建设稳步推进。重大战略性工程、特高压工程顺利完成,跨区跨省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电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供电服务质效齐升。电网企业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图,并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电网建设。
(一)电网投运总规模平稳增长
2021年,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共49.4亿千伏安,同比增长5.0%;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共84万千米,同比增长3.8%。
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4334万千伏安,比上年多投产2046万千伏安,同比增长9.2%;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2万千米,较上年少投产2809千米,同比减少8%;新增直流换流容量3200万千瓦,比上年少投产2000万千瓦,同比下降38.5%。

图15 2012~2021年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情况
图16 2012~2021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情况
近五年来,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增速多数在5%~10%之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增速为3%~7%。新增规模中,变电设备增量波动幅度不大,近年来均在2~2.5亿千伏安,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增量大幅下降,2021年为近年来低点。
(二)输电通道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重大输电通道工程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共建成投运3条特高压工程。6月21日,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这是“十四五”期间首个建成投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21年8月6日,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2021年12月26日,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特高压工程的建成投运,将显著提升跨区跨省资源配置能力。
至2021年底,我国共建成投运33条特高压线路。其中,15条交流特高压,均在国网;18条直流特高压,其中国网14条,南网4条。
表6 我国已建成投运特高压工程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十四五”期间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总投资3002亿元,新增特高压交流线路1.26万千米、变电容量1.74亿千伏安,新增直流线路1.72万千米、换流容量1.63亿千瓦,特高压电网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峰期。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骨干网架西电东送受端电力将继续增长为规划的5200万千瓦,年输入两广的清洁电力将超过2350亿千瓦时,将取代燃煤消耗75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4月23日,闽粤联网工程开工建设,计划于2022年建成投运。该工程将使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能力提高到500万千瓦。
(三)“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提升
2021年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全面推行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办理电力业务许可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这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方案》以审批更精简、监管更高效、服务更优质为目标,以行政许可机关清楚告知、企业和群众诚信守诺为重点,创新许可服务理念和管理方式,全面推行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告知承诺制,从制度层面为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提供更大便利,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
电力业务资质许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好差评”评价中,“很好”13248件,占96.52%,“好”446件,占3.25%,整体好评率99.77%;“一般”22件,占0.16%;“差”“很差”9件,占0.07%。
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2021年以来,全国范围内通过深化“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电力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2021年,全年为用户节省办电成本超650亿元。
(四)电网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图发布
2021年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持续推进碳减排,明确了推动能源电力转型主要实践、研究路径以及行动方案。国家电网提出,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预计202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