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Power Generation

发电企业协作网
  • 2024火电低碳化改造技术论坛暨环保、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交流研讨会
  • 全国热电节能减排新技术交流研讨会
  • 第八届全国热电产业年会暨清洁供热 技术交流研讨会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 热烈祝贺:“2024燃煤电厂安全环保提质增效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4年3月28-30日于广东江门成功召开

   要闻动态

湖南: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基地

  10月20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动燃油车电动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先进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充电设备配套发展,积极布局氢能汽车。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推进超/特高压新型电力变压器、高性能特种电缆、智能配电、计量系统和智能用电终端等电工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基地。发展大功率风电机组及兆瓦级叶片等零部件、成套光伏组件生产装备、高转化效率光伏产品,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发电装备生产基地。发展高能效节能设备和余热余压余气利用等高效节能技术。规模布局新型储能电池制造,加快规模储能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产业化。推动氢能核能关键材料及部件规模化生产,加快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全产业链发展,有序促进核燃料加工、核能装备和核技术应用产业化。

  原文如下: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

(2023年10月1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物质技术基础,奋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现就加快建设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进一步聚焦发展重点,激活创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产业生态,强化基础保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主攻方向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改造提升4大传统产业,巩固延伸4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4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4大未来产业,构建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现代石化。推进石油化工“油头化尾”发展,推动乙烯等基础原料突破发展,加快壮大高端化、差异化特色产业链。大力研发特色盐基和氟化工新材料,加快盐氟化工规模发展。巩固发展精细化工,扩大涂料、电池化学材料、化学复合材料等产业优势,促进橡胶塑料制品高端化,大力发展电子级化学品,提高农药、日化产业竞争力。

  2.绿色矿业。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加大特色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统筹发挥特色常规金属、稀贵金属和合金等领域资源技术优势,运用世界一流绿色工艺技术,加快有色金属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瞄准高端机械、新能源、船舶、高铁、先进磨具等领域需求,着力开发差异化精品钢材。大力发展部件化建材、新型墙体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高纯石墨石英、气凝胶等新型建材,加快促进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化。

  3.食品加工。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农副食品加工转化率和精深加工比重。积极发展绿色安全休闲食品、方便食品、乳制品等食品制造业,提高调味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增强湘酒品牌竞争力,大力发展功能性饮品和精制茶加工,培育千亿酒饮茶产业。

  4.轻工纺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轻工,巩固烟草产业,推动烟花爆竹产业安全环保发展,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制鞋皮革、五金家具、工艺美术品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提升棉纺织、麻纺织、家用和产业用纺织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湖湘品牌服装和地方特色民族服饰。

  (二)巩固延伸优势产业

  1.工程机械。着力开发智能化、新能源化和高可靠性工程机械产品,积极发展特种工程机械,加快高端变速箱、大扭矩减速器、大功率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大力发展再制造,推动主导优势产品迈入世界一流行列。发展特色农机装备,做强做优水稻抛秧机、中小型及再生稻联合收割机、粮食加工机械等特色产品,加快补齐林果采收、畜禽水产养殖加工机械短板。

  2.轨道交通装备。加快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磁悬浮列车等产品规模化发展,全力争取新型自主可控高铁列车全产业链布局。大力研发轻量化高效节能传动、智能维修维护、智能列车控制技术,提高高速齿轮箱、轴承、大功率半导体等基础零部件自主保障水平。

  3.现代农业。打造现代种业强省,完善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0大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南繁育种基地等10大良种繁育基地,推动优势领域良种创新和产业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双季稻产能,因地制宜发展旱杂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做好种植养殖“土特产”文章,进一步壮大粮食、畜禽、蔬菜千亿产业,新培育油料、茶叶等7个千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

  4.文化旅游。做强长视频内容核心业务,做大湘版图书品牌集群,大力拓展文化投资、电影等新板块,推进IP全版权运营,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培育数字创意、沉浸式体验、线上演播等新业态,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积极培育演艺娱乐品牌,促进演艺娱乐业提质升级。建设全国领先的音视频产业集群,发展数字人、视频AI等先进音视频制作生产线,推动与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打造马栏山“中国V谷”。推动文旅融合,挖掘独特文旅资源,提升奇秀山水、经典红色、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名片质效。发展体育、工业、家庭旅居等特色旅游,推进旅游产品、业态、服务升级,拓展会展经济、假日经济、网红经济、夜经济等新空间。

  (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数字产业。深化“两芯一生态”体系建设和推广,加快发展自主可控计算机及外设产品,提升软件自主研发水平。扩大先进算力规模,积极拓展大数据服务。大力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专用材料,突破先进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技术,推进碳化硅、氮化镓等半导体和国产集成电路成套装备产业化。积极突破柔性显示、量子点等先进显示技术,推动高世代基板玻璃、超高清显示面板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通信终端、数字媒体设备、先进机器人、中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消费设备、智能家电等产业。

  2.新能源。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动燃油车电动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先进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充电设备配套发展,积极布局氢能汽车。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推进超/特高压新型电力变压器、高性能特种电缆、智能配电、计量系统和智能用电终端等电工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基地。发展大功率风电机组及兆瓦级叶片等零部件、成套光伏组件生产装备、高转化效率光伏产品,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发电装备生产基地。发展高能效节能设备和余热余压余气利用等高效节能技术。规模布局新型储能电池制造,加快规模储能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产业化。推动氢能核能关键材料及部件规模化生产,加快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全产业链发展,有序促进核燃料加工、核能装备和核技术应用产业化。

  3.大健康。提高中药材绿色种植规模和水平,打造“湘九味”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积极促进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创新药、罕见病药、短缺药、重大传染病特效药、疫苗等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开发重大疾病治疗首仿药和生物类似药,鼓励推广新型高端制剂技术、酶催化等化学药先进技术及生产装备。加快大型医学诊断设备、先进治疗设备、体外诊断产品、新型植入介入产品、应急医疗设备等领域创新突破。积极发展健康食品用品,开发婴幼儿、老年和特定人群功能性食品及保健食品,拓展健身器材、智能康养设备制造。发展医养康养融合新模式,壮大养老服务业,加快推广医养结合、体医融合、社区居家养老。

   通知公告

【编辑: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