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我国发电设备行业
发展情况及形势展望
(2024年8月)
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社会用电量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441亿元,同比增长2.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
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多元绿色发电设备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1-3月份,全国发电设备产量3581.3万千瓦,同比增长19.4%;1-6月份,全国发电设备产量9172.0万千瓦,同比增长24.6%。面对需求压力大、供给制约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发电设备行业向着更加高效、清洁、智能、可持续的方向稳步迈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不断激发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潜能。
一、行业发展情况
(一)行业发展特点
1.产业规模和结构:发电设备产量创同期历史新高,水电、火电设备占比下降,风电、核电设备占比提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根据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统计,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产量9172.0万千瓦(按发电机计),同比增长24.6%。其中:
水电机组629.4万千瓦,占6.9%,同比增长1.0%;
火电机组4462.1万千瓦,占48.6%,同比增长18.4%;
风电机组3650.5万千瓦,占39.8%,同比增长27.8%;
核电机组430万千瓦,占4.7%,同比增长290.9%。
图1:2020年以来上半年发电设备产量变化趋势图
(注:本报告发电设备产量指水电、火电、风电、核电设备机组的总和,不包含光伏设备,以下同)
上半年,国内抽水蓄能项目快速推进,常规水电项目开发难度大,开工速度放缓,水电设备占发电设备总产量的比重(以下简称“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火电项目总体布局由区域支撑、基地配套、存量替代三部分组成,火电设备向大容量、低排放、灵活性、智慧化方向进一步发展,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占比下降2.6个百分点;新型能源体系下,风电政策利好频出,风电建设及运行效率持续提升,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风电设备产量占比持续提高,增加1.0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政策的推进,核电建设迎来新的高峰期,核电设备产量占比增加3.2个百分点。
图2:2020年以来上半年水、火、风、核电设备产量占比变化趋势图
上半年,全国水电机组产量629.4万千瓦,同比增长1.0%。其中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产量524.3万千瓦,占水电机组的83.3%;单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机组产量105.1万千瓦,占水电机组的16.7%。国内企业上半年完工了1台50万千瓦级水轮机(四川双江口4#);1套40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浙江天台1#);7套30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易县3#4#、缙云5#6#、梅州二期1#、南宁1#、洛宁1#);3套20万千瓦级抽水蓄能机组(句容5#6#、五岳3#)。共完成抽水蓄能机组327.9万千瓦,同比增长263.9%,占水电机组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37.6个百分点。
图3:2020年以来上半年水电机组产量的构成变化趋势图
上半年,全国火电发电机产量4462.1万千瓦,同比增长18.4%。其中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发电机完成3374.5万千瓦,占火电机组的75.6%;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火电发电机完成1087.6万千瓦,占火电机组的24.4%。
上半年,全国火电汽轮机产量2583.4万千瓦,同比下降11.5%(含燃气轮机254万千瓦,同比增长6.5%),其中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1591万千瓦,占火电汽轮机的61.6%;电站锅炉产量3720.3万千瓦,同比增长5.7%,其中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2607万千瓦,占电站锅炉的70.1%。
图4:2020年以来上半年火电发电机、汽轮机、电站锅炉产量变化趋势图
上半年,全国风电机组产量3650.5万千瓦,同比增长27.8%,其中单机容量3-7兆瓦等级机组约占风电机组产量的90%。随着风光大基地项目的开工建设,以及以大换小、风电下乡、各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持续推动,陆上、海上风电均迎来快速增长。陆上风电机组集体迈进10MW级别关键节点,多家企业完成10MW风电机组制造,部分企业启动15-16MW级陆上风机研制工作;多款16-18MW级海上机组相继完工;构网型风电机组产品相继推出;漂浮式相关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
图5:2020年以来上半年风电机组产量变化趋势图
上半年,国内企业生产完成核电发电机4台、核电汽轮机6台、蒸汽发生器4台、稳压器1台、堆内构件3套、控制棒驱动机构4套、主泵6台、主管道1套、堆芯补水箱2台、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1台、ASP系统冷凝器1台、电气贯穿件2套、重型支撑1台、数字化仪控DCS 1套、低压加热器1台、汽水分离再热器4台、凝汽器1台、除氧器2台等主设备。主要供应机组为海阳3#、三门3#、三澳1#2#、霞浦示范快堆2#等。
图6:2020年以来核电机组产量变化趋势图
2.出口情况:发电设备出海呈积极态势,出口产量占比仍处于低位。
我国积极推动境外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建设项目的协同发展,稳慎推进在建境外煤电项目、推动建成境外煤电项目绿色低碳发展。上半年,全国出口发电机组405.7万千瓦,同比增长17.5%,占发电设备产量的4.4%,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地区为东南亚、南亚和西非。其中出口水电机组41.6万千瓦,同比下降56.6%;火电机组185.5万千瓦,同比增长27.7%;风电机组178.6万千瓦,同比增长71.4%。
图7:2020年以来上半年发电设备出口产量变化趋势图
3.经济运行:发电设备市场订单整体需求旺盛,企业盈利能力分化,市场竞争加剧。
上半年,纳入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统计范围的国内49家重点发电设备主机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420.4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三大集团能源板块完成工业总产值626.5亿元,同比增长11.2%。发电设备主机企业出口交货值完成80.4亿元,同比增长16.4%。
上半年,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三大集团能源板块实现营业收入约705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润总额约29亿元,同比增长21.1%。
上半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水电投资345亿元,同比下降12.0%。国内企业新签水电设备合同容量约2300万千瓦,同比增长130.8%,其中出口合同容量约30万千瓦。抽水蓄能设备订单比重进一步提升,新签抽水蓄能机组合同容量约1980万千瓦,占水电设备合同总容量的86%。全国共19个抽水蓄能项目获核准批复,装机容量2598万千瓦。中小型水电设备制造企业仍然面临市场订单不足问题,且部分企业缺少合适岗位需求的技工。
上半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火电投资535亿元,同比增长36.5%。国内企业新签火电设备合同容量约5179万千瓦,同比下降9.7%,其中气电设备合同容量约400万千瓦,同比基本持平。60万千瓦级及以上大型机组合同容量占比超过80%。出口合同容量约70万千瓦,占新签火电设备合同容量的1.4%。头部企业在手订单充足,利润率有较大幅度提升。余热、CFB、生物质、垃圾焚烧、燃气锅炉等设备订单相对较足。气电领域,由于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目前市场规模有限,头部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优势地位,中小气电设备制造企业市场占有率及相关生产经营指标同比均有所下降。